藝術街坊店家
淡水這幾年最亢奮熱鬧的一條街,就是公明街。國內外遊客搭乘捷運來到淡水觀光,多是從公明街開始他們的行程。 在十九世紀滬尾街時代,公明街便已存在,主要分為暗街仔與草厝尾兩個段落,各自流傳著不同的歷史傳奇。 一直到捷運通車前,公明街還是無尾巷,要從中正路走上一段,才能到達。路底本是工廠,捷運開闢後,一躍成為後側廣場的進出管道,觀光旅遊人潮所帶來的商機,公明街道路拓寬,兩旁街屋紛紛改建,引進各種小店、攤販,每逢休閒假日,人潮鼎沸,一片商機。 暗街仔 暗街仔是公明街靠近中正路的一段,以前這裡是滬尾街時代街市發展的末端,人煙稀少,只有幾戶人家,一到夜晚,走到此處一片黑暗,大家便以暗街仔來稱呼這一段街市。 其實暗街仔與淡水河岸形成一個高崁的地形,在暗街仔下端的崁腳,舊名北港塘,在十八世紀時是清朝小型部隊駐紮巡守的地方,也是淡水最早形成聚落的地方。至今仍有聖江廟(文武尊王廟)和幾戶斑落舊宅,彷彿在告訴遊客,它長遠的歷史過去。 公明街裡,21號的南北軒是淡水老街北管陣頭,會館已改建為三層樓,雖然老成凋謝,但仍然有年輕人加入傳薪,每年農曆五月淡水清水祖師迎暗訪、初六大鬧熱,仍可以看到南北軒龐大陣容。公明街42號的淡江戲院是淡水僅存的老戲院,雖然僅能做二輪,但仍是數萬在淡水就讀大學生最熱愛的戲院。戲院隔壁的新建成餅店也是經營數十年的知名餅店。 草厝尾 草厝尾是靠近捷運後側廣場的一段,本是一段泉州漁民聚集的地方,因先有民眾搭建草厝,後來人在其後段繼續搭建,而被稱為草厝尾。 草厝尾是一處淡水知名風水寶穴-蚊子穴所在。泉州人在此定居發展後,卻傳不吉利的事情。每逢幾百尺遠客家人興建的鄞山寺,夜晚點燈時,就會發生大小火災,草厝尾居民便請法師察看,才知鄞山寺是一處蛤蟆穴,專剋蚊子穴。草厝尾的人便請法師作法,豎立一枝燈嵩,誘使蛤蟆現形,以法箭射瞎一眼,破了蛤蟆穴,因此泉州民眾才能平安發展。 和衷宮是草厝尾居民的信仰中心,以朱府三王爺為主祭神,每年神明誕辰是拜拜的日子,都會舉行陣頭遶境的儀式。 公明街是在無尾巷的時代,一位鎮民代表在鎮民代表大會上大力呼籲,認為這條暗黑的街道需要改名大放光明,才能改變衰退的街運,本來是以閩南語音「光明街」但是鎮公所辦事人員用北京語音去讀,卻被書寫為「公明街」,而延用數十年,終於等到它成為淡水最熱鬧的街道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