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關於「2001淡水世界遺產學院
 學術研討會」的幾點觀察

 

宋立文/淡江大學建築學系助理教授

  2011年10月29及30兩日,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委託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及淡江大學建築系舉辦「2011淡水世界遺產學院學術研討會」,主要的議題是討論淡水雖然已被文建會於2002年評選為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但是對於未來如何能夠提報為世界文化遺產,仍有許多不明之處,需要集思廣益。此次受邀的國際學者包括英國倫敦大學的陳家毅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的呂烈丹教授,新加坡大學的賴啟健教授,韓國漢陽大學的韓東洙教授,以及淡江大學日籍客座教授加藤義夫。他們分別介紹各國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相關經驗,其中以馬來西亞的麻六甲及檳城的申報條件與淡水最為類似,因此其經驗頗值得參考。

▲圖中為本文作者宋立文/淡江大學建築學系助理教授 (攝影/顏志新)

  賴啟健教授表示,麻六甲及檳城的申報並非刻意準備,也非由官方主導。當地原本的文化保存意識就較為強烈,除了有形的古蹟之外,無形的文化資產如飲食、風俗、節慶等,也都是提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輔助資料。此外,由於單棟建築的歷史意義尚未達到提報的標準,所以是用整體街廓保存及建築群共同形成之歷史場域來作為申請的主軸。長期深耕淡水的淡江大學建築系黃瑞茂教授也提出了以空間(歷史場域)、時間(民俗文化節慶)、人間(在地文化知識傳承)等三個面向作為準備工作的綱領,其觀點正與麻六甲與檳城的申請方向不謀而合,正可驗證淡水的先天條件已備,只待其他主客觀的因素配合。

  由於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本身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雖然台灣尚非聯合國的會員國,不能單獨提案申請,但是若等到符合資格才開始準備,又要花費許多時間,也太消極。所以參與研討會的陳家毅教授、吳光庭教授、蕭麗虹老師、張寶釧老師等人都認為,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可以作為一個美麗的目標,但是更重要的是因為這樣的機會讓在地居民與公部門更加注意淡水的發展,營造出更為宜居的生活環境。淡水區蔡葉偉區長在會中說明他對於相關建設的處理原則,並強調對於這塊土地的熱愛。淡水文化基金會的許慧明執行長以及淡水社區大學的張建隆主任等人也都提出在地的團體為淡水所做的努力,以及持續經營的決心。主辦本次研討會的淡水古蹟博物館唐連成館長則表示,這次的活動讓大家開始對淡水提報世界文化遺產一事有了較多的了解,也希望未來有更多機會結合地方人士的力量,共同推動相關的工作。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