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淡水文化發展的政策定位


宋立文

  近年來,淡水地區的發展一直受到經濟建設方面的主導及牽動。無論是從觀光或是交通建設而言,都能夠清楚的感受到此一發展邏輯。例如計畫中的捷運藍海線(經由淡水老街)及綠山線(經由淡金公路)所企圖連結的觀光區域及新市鎮,淡江大橋欲連結沙崙到西濱公路,淡水河沿岸持續不止的建設與開發,漁人碼頭的觀光飯店,以及最近正在與新北市政府議約的藝術市集及設計旅館(位於滬尾礟台及一滴水紀念館下方鄰淡水河區域,紅毛城西側)。這些因為中央或地方政府對淡水的關心所發展的建設,或許是出於善意,以促進淡水的商業發展為前提,自然不便全盤否定其價值。不過,若從文化發展的層面來看,我們似乎必須更小心謹慎。
  從政府的組織來觀察,職掌淡水文化發展方面的直接單位,中央層級的為文化部(今年5月20 日改制,原為文建會),縣市層級為新北市文化局,地方層級為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文化部延續文建會所推行的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淡水紅毛城及其周遭建築群」從2002年第一次評選的11處至今日的18處,一直都名列其中,可見淡水地區所富含的文化價值實不容忽視且難以取代。然而,在新北市的轄區裡, 文化局所推動世界遺產潛力點的相關工作中,除了淡水之外,同時有「樂生療養院」、「水金九礦業遺址」,以及「大屯火山群」需要兼顧,恐無法獨鍾淡水。而較為一般人所忽略的,其實是淡水古蹟博物館所扮演的角色。淡水古蹟博物館並非只是被動的文物展示單位,而是主動的文化資產管理單位,因此可以為淡水地區向文化局爭取文化發展相關的建設經費。(這部分的工作在改制為新北市以前,是由「淡水鎮公所」掌管,但改制後的「淡水區公所」並無此部份的預算。)由此我們可以發現,若是淡水古蹟博物館能在這部分扮演積極的角色,方能協助文化局清楚淡水文化發展的定位,而建立全面且完整的文化發展政策,因此可以防止經濟發展局、交通局,以及觀光旅遊局對淡水的過度開發,而破壞了淡水地區原本所具有的文化價值。
  除了政府單位之外,淡水的各個地方團體如淡水文化基金會,其實也不斷利用各種機會反應相關意見給文化局,就是希望新北市政府在淡水的施政,必須清楚掌握淡水的特色及不可取代性,即其有形及無形的文化資產,一旦遭到破壞便難以回復。在此,我們殷切的盼望從中央到的地方的文化相關單位,都能更留意與淡水有關的觀光與交通建設,並依與淡水相關的文化政策通盤檢討,以確保淡水未來的文化發展能符合當地的特色,並持續成為台灣重要且具代表性的地區之一。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