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最小的仍舊最小 從7835村落談起

 

蔡以倫

  文化部於七月廿四日假<淡水文化園區>舉辦第六場[文化國是論壇],主題訂為「最小的其實最大—7835村落文化再造的落實」。部長龍應台續談「泥土化」政策,要從全台7835村落出發,由政府帶頭重視城鄉差距及偏鄉文化權的問題。但面對日益窘迫的政府社造經費,龍應台則以「方糖入水」概念自我期許,期望文化部調和其他部會用於地方資源,發揮綜效。

▲右起依序為參與文化國是論壇的本文作者蔡以倫、呂孫綾、宋立文教授(攝影/顏志新)

  與談人包括藝術家吳瑪悧、導演虞戡平、新故鄉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公益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及各地基層文化工作者、社造專家、跨領域專業者,分享在各地推展基層文化的心得與困境。
  與談者不約而同地點出「錢」與「人」是影響部落文化發展關鍵因素。廖嘉展並認為,7835個村落野心太大,初期應先設法培植50個有能力的地方NGO(非政府組織)。
  嚴長壽則對原鄉部落人才「中空化」表達危機感,他指出其實許多年輕人想返鄉工作,但因內耗衝突、卻乏文化自信,讓社造陷入發展困境。廖嘉展建議打破藩籬,讓社區、非營利組織、產業及有意願的個人結合,並將之產業化,
最小的仍舊最小 從7835村落談起
形成社會企業。讓年輕族群願意到地方發展,才是社區再造長久之計。
  近年來,社造預算由1.8億大幅降至1.1億,與談者也對文化部社造預算逐年減少,表達憂心。龍應台表示,文化部將扮演「方糖入水」的功能,讓各部會、各地方政府了解社區重要性。將用於地方的經費預算,注入社造的活水概念。
  但1.1億的社造預算對應文化部總預算160.8億(明年度略升7億),實微不足道。我們更為憂心的是,文化部承併原新聞局廣電影視出版等業務後,這些多數由主流文化藝術人經營的藝文團隊,其背後政商關係,也讓他們有足夠發聲權,掌握媒體優勢,更有機會爭取到文化部經費。而這將使原本呈現弱勢的社造預算將更為形式化,有泡沫化危機。
  其次,社造本該是長期性的操作,方能紮根落實。但現行地方政府的社造補助,多以「年度計畫」、「定(小)額補助」方式為之。如此一來,社區頂多辦辦活動,取得單據,請款核銷。怎可能達到龍部長所言,整合村落文化資源,發展村落微型文化產業,希冀村落人才回流,並建構在地生活美學空間?
  我們沉重呼籲龍部長,齊頭式發展「7835」,只是帶有濃厚在地情感的治國口號,不僅不能落實文化在地化,更將會扼殺有活力的NGO、熄滅社區營造的燈火。要建立亮點社群,適度扶植在地團體,發展特色產業,讓年輕人願意紮根,才能讓民間正面活水,源源不絕深入部落。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