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祖師廟跟周邊傳統街區,當然是互為依存的!

曾 義 明   

  最近,新北市政府又在淡水區公所舉辦「淡水區重建街道路改善工程」的相關說明會,也就是對於重建街拓寬問題,再進行下一階段的說明與討論。
  過去幾年當中,有關重建街歷史建築的保存,以及維持原有居民生活型態的道路形式,已經有許多專家討論過這些問題,在此不需要贅述。
  本文所要指出的是,廟宇以及週邊聚落之間,其實是有互依關係的,同時也是一個整體的區域,若能以此觀點來看待祖師廟以及週邊街道與街民,也許會對於重建街的拓寬問題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在許多的古老城鎮中(中外皆有許多案例),廟宇寺院往往成為老街區的中心,其周圍地區則環繞著當地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民宅與街道,寺廟、步道以及民居就形成一整組的地方歷史景觀,以宏觀的角度來說,他們的關係是不可分的。
  所以,淡水的祖師廟身處在傳統老舊城區當中,其實是很典型的狀態,而街民則沿著道路周邊居住,甚至於還形成錯綜複雜的步道網路。這樣的型態,一方面使居民可以與信仰中心建立較為緊密的互動關係與依存關係(淡水龍山寺與其周邊街區也有相同的狀況),一方面也形成傳統的市集。這兩者也可以說是一種「主從關係」,廟方為「主」,居民為「從」。信仰中心與周邊民居區域連成一氣,如此能顯示出信仰中心與民眾之間關聯性。
  從信徒的角度來看,淡水祖師廟的信徒多半來自本地(愈鄰近廟宇的周邊地區愈密集),大部分的香客就是順著清水街以及重建街到達祖師廟的。這種步行方式的朝聖,反而有一種極為傳統、典型、與富含崇敬意味的哲理。當時祖師廟選擇建在高地之處,就其地理位置來看,除了有風水考量之外,也讓信徒有一種「朝山」與「敬神」的修鍊,這種情況普遍的存在於中國廟宇。
  反之,若是將道路開闢到廟宇身旁,某種程度來說,其實也就簡化了一部分的進香過程,其實也是不必要的,車輛若太過接近廟宇,結果多只是讓周邊交通變得更混亂。像現在的祖師廟面前的廣場,經常就停滿機車,對於進香者而言,這種景象反而是一種不佳的形象。廟方未來設法宣導進香民眾將機車停在文化路上的停車場,以徒步方式朝山,才是比較長遠的方式。
  反之,若是將重建街拓寬,其實可能造成民眾將汽機車停放在重建街,使重建街變成停車場。以目前新北市規劃的拓展重建街的方案,是要將重建街末段部分,再以高架或是開腸破肚的方式來擴大祖師廟的聯外道路,以服務汽機車駕駛人,其實讓汽機車進入這個核心地帶,顯然很不恰當。
  至於,廟方希望考慮到車輛方便進出,以便吸引外地來的觀光客而言,我們對這種想法應該要有所保留。對於外來觀光客而言,其實透過步行方式可以讓他們認識祖師廟與周邊的整體感覺,反而也有好處,若是真的有所不便(對於年長或行動不便者),也許設置接駁車道行駛到中山路與清水街口,也是一個選項,而不一定只是為了車輛的交通問題,就必須以拓寬珍貴街區作為犧牲,因為這樣的犧牲,將是永遠無法再回復的。
  目前,重建街街區的末端部分,已經有許多的地方文史工作者,以及傳統聚落保存義工,逐步建立「社區營造」的組織,並且透過設計活動與經營,以實際行動讓一些老屋與街道能重新獲得新生命,但是卻又能保持固有的景觀,我們真的希望這樣的情境能持續下去,因為在現在的淡水小鎮裡,這樣的歷史資產幾乎已經是絕無僅有了!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