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思路─淡水今何在?

張淳善

  第一屆淡水文學節以思路為名,其目的在於凸顯淡水獨特的地形與文學發展的關係,淡水為文人聚集密度甚高之城市,以淡水為題材的文學著作相當豐富,為推廣文學閱讀風氣,基金會發起第一屆文學節活動,藉由徵文、文學講座、文學之路走讀、文學市集、與街道展覽,提供大眾親近文學的多樣路徑,展開個人的書寫與閱讀。

  文學之路走讀由吳峻毅老師帶著我們自福佑宮出發往淡水河,沿著公館巷(舊地名)往清水祖師廟,再回到崎仔頂(九崁街),了解重建街何以名為「絲路」,窺見日治警官宿舍位置的「都市景觀規劃」,穿越「險路」經紅樓到畫家木下靜涯故居。第二段由淡江中學校史館蘇文魁老師引導,沿著馬偕街經過消失的地景─女詩人汪李如月居所與創作之家,連接真理街,穿越埔頂─王昶雄在此所書寫故鄉淡水,最後來到鍾肇政筆下的《八角塔下》,體悟地誌文學。

  作家鍾文音在有河Book書店講座中,提到《在河左岸》小說創作與土地、自我生命的連結,完成小說前的她就是一位田野調查者,她說唯有歷史遺跡供人可循我們才容易有所想像發揮。建築學家李乾朗教授也以「記憶的視角」破題,講到如果沒有記憶,人何以會產生情感呢?如果我們不對地景善加的保存,那如何留下有機會創造記憶的可能呢?在朱天心讀者分享會中,我們在《古都》裡讀到更多─「你」應該去看的淡水。

  此活動特別紀念已故作家王昶雄(1916-2000)農曆百歲冥誕,首先舉辦紀念座談會,同時以其出生地淡水重建街做為主要活動場域,在住戶的支持下,提供社區的私人空間做為展演空間與活動場所。文學市集邀請獨立出版詩人、畫家、演唱者,提供一街道文學活動的初體驗。

  王昶雄畢生書寫淡水─投注對故鄉的情懷,透過淡水詩人李魁賢對其作品研究可以清楚窺見,我們嘗試透過小說朗讀工作坊─短劇呈現其第一部中篇小說《淡水河的漣漪》。街道創作展插畫家鄭瑋萱(淡江中文系畢)、葉佩如(竹圍工作室6月駐村藝術家)不約而同探索「家」為主題,挖掘街道故事。巧合地,徵文第一名作品─《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分享會上,今年畢業於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的王一穎,更以「家外之家」比喻其筆下的重建街,徵文活動前10篇入選的文章同步於街道展出,望你來到此街,打開心內的門窗,看見故鄉的田園。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