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期許雲門成為淡水的雲門

 

許雁婷

  雲門劇場在淡水四月清麗的春色裡,於烏秋埔落地萌芽了!建築以綠色為基調,雲形的屋頂棲於舊中央廣播電台的紀念性建築之上,借去滬尾礮台扼守河口的主礮視野,能快意眺望觀音山與淡水河出海的風景,而環繞主劇場的玻璃惟幕更將老淡水高爾夫球場的滿眼綠意帶進舞臺。雲門的到來引起地方熱議,成為淡水新興的文化景點,也讓人回想起創辦人林懷民與淡水的情誼。]


  許多人可能無法想像,現在遊客如織、能自在徜徉欣賞落日的金色水岸,在1997年時曾為交通部規劃長12.5公里、高3公尺的水泥堤岸,並擬於其上闢建幅寬數十米的快速道路。因為憂心這項工程造成的劇烈破壞,淡水人組織反環快運動群起抵抗。當時林懷民已在河左岸定居數年,雲門舊排練場也落腳觀音山下,為了挽救水岸景觀,林懷民聲援反環快運動,頭綁著「救救淡水河」的布條,號召各界走上街頭。最後成功阻卻交通部東西向快速道路的原案,使淡水河兩岸的原風景得以保存,才有現在閑適自然的八里左岸與金色水岸。


  回顧當時的情景,自言對水深具情感的林懷民將淡水河景比作幾世代台灣人共同的心靈影像,是其靈感和慰藉,更表示想為淡水河編一支舞,期望邀集藝文界以演出、創作等行動傳遞對淡水河的情感與記憶、為淡水河請命。這樣誠摯的話語,對應林在淡水文化藝術教育中心開幕時說「雲門劇場不只是雲門的家,同時是社會對雲門的一個託付」,令人感受其對土地環境的情感與藝術文化的使命,也使淡水人對雲門所能帶來的藝術激盪與文化厚度有更多期待。


  淡水是個自然人文層次豐富、充滿故事的地方,有山河海交會的壯闊,也有蜿蜒五虎崗巷徑的秀景,不同歷史文化的堆疊為淡水留下多元的文化資產,也使聚落展現蓬勃的生命力。期望漂泊到淡水的雲門能認識這塊土地、與地方文化有更多連結、對話,落地生根,讓淡水的歷史與環境成為養分,作為藝術創作的底蘊,跳出具有淡水靈魂的舞。走出雲門劇場,把淡水當成藝術的舞台,讓古蹟空間與自然成為表演的場域,就像在池上稻田間舞動水月帶給人們的強烈感動,藉由藝術與環境脈絡的結合迸發原生的力量與新的火花,也作為讓更多藝術工作者與淡水對話的平台。甚至能進一步串連起淡水與流域兩岸的文化場域,延續當年林懷民曾欲以淡水河為題邀請藝文界共同創作的心意,發展為淡水河流域環境藝術節。


  期許雲門成為淡水的雲門,深根淡水,將淡水的美帶向世界。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