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

 

淡北道路真能改善交通問題?

Tan Tekhoa

  2008年台北縣政府公佈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淡北道

路)的計畫,這段快速道路計畫從大度路口經淡水河岸(捷運

線與河岸間)到紅樹林捷運站連接外環道路,主要是為了紓解

淡海新市鎮的開發困境。這個計畫至今正、反兩方依舊爭議不

休,當時的台北縣長周錫瑋甚至強調「淡北道路即使違法也要

蓋」。
 

 

  2013年9月4日淡北道路計畫遭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撤銷環評

結論,但已升格為直轄市的新北市政府卻宣佈「不停工」。環

評遭行政法院判定無效後,新北市政府沒有放棄此案,啟動二

階環評,並於今年6月27日和7月4日分別於竹圍高中和關渡區

民活動中心舉辦了兩次說明會。
 

 

  支持此案的贊成方主要基於淡水需要闢建這條快速道路來

促進發展,在建設開發和環境保護之間,必須考慮到通勤居民

的辛苦,兩者間要有取捨。然而,在淡北道路啟動二階環評的

同時,淡海新市鎮二期徵收計畫的二期環評也啟動,淡海二期

一旦開發,為了解決「當前」淡水塞車問題的淡北道路,真的

能負荷更多的交通車潮嗎?
 

 

  20年前淡海新市鎮的開發早已證明是錯誤的造鎮計畫,竹

圍到淡水台二線大樓林立,空屋率卻高居不下,官商兩方卻仍

執意於開發、蓋大樓來增進淡水的發展;淡海一期的開發都未

飽和,卻急著推動二期的徵收。真的是為了淡水的發展嗎?或

只是為了土地、房地產的炒作?假如交通的改善順利開啟淡海

新市鎮的開發,淡水多了20萬人入住,淡水會變成什麼樣子?

淡水的環竟真的能負荷這麼多居民常態性的出入和活動嗎?
 

 

  所謂的「進步」,不是只有經濟發展和物質消費這樣的指

標。近年多起無差別砍人事件,應該讓我們警覺到台灣長期來

強調的進步與發展,只是將人與人以及人與環境、土地的關係

逐漸疏離,不斷地替換成冷冰冰的經濟關係和經濟成長的數

據。
 

 

  自淡海新市鎮那一大遍樹林、草埔被剷平後,這十幾、二

十年來淡水的氣候的變化是明顯可感的。不斷推陳出新的開發

計畫,讓淡水的大樹一棵棵地倒下,讓淡水的綠地一遍遍地剷

平,我們要留給子孫的難道將是整遍的水泥叢林?人和人以及

土地的連結被冷漠的經濟數據取代後,為了當前的經濟開發,

為了當前房地產的快速增長,我們留給子孫的就是這種短視近

利、犧牲大多數人生存權利的「開發政策」?
 

 

  更何況,所謂的便利、進步與開發,是淡水居民或只是少

數的政經優勢者得利呢?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