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北門鎖鑰》摘錄
淡水清水巖祖師廟篇

 

吳勝雄


▲淡水祖師廟從建廟以來一直香火鼎盛,而其成立過程亦充滿
 故事性。(攝影/顏志新)

 

傳說中的祖師爺及名稱由來
  清水祖師:俗稱祖師公,有顯應祖師、三代祖師、蓬萊祖師、普庵祖師之分。又有黑面、紅面、金面之別。本鎮祖師廟供奉蓬萊祖師,係宋寶皇太后所贈送的沉香木,所雕塑祖師佛像六尊中之一尊。在咸豐年間,福建清溪清水岩為了恭奉祖師佛像渡台,由和尚背著登錄滬尾(淡水),安奉於滬尾東興街(現草東里中正路)濟生號,鄉紳翁種玉的家中,為來台第一代的始祖,故稱蓬萊老祖。

  據說祖師姓陳名昭應少年得道,法號普足。餓嫂欺他,命其上山砍柴,替她燒飯,他不敢推諉,但又無砍柴,乘嫂不在。把其雙腳放在灶內,當柴燒。燒後為嫂見之,大吃一驚,撲向前阻止他,而他且以為嫂子又要鞭他,嚇得把頭往灶內一鑽,化為一道黑烟,昇空成神。故臉黑又無雙足。又另一種說法為祖師與魔鬼鬥法,被關洞中,以火燻之,經七晝夜,祖師並無遇難,魔鬼受其感動,乃棄邪歸正,故稱「烏面祖師」。

  祖師公,佛力靈顯,最奇妙是為了指醒蒼生災厄,屢以落鼻示警,每每皆靈驗,均使蒼生避災化夷,故以落鼻祖師聞名遐邇。

蓬萊老祖靈感誌援記
  一、同治丁卯年仲冬二十三日石門(新北市石門區)迎祖師遶境之際,至港口突然落鼻,庄民咸為奇,爭相奔到港口,紛紛圍觀。突地震屋倒牆塌,因而全境人畜平安。

  二、光緒甲申年八月三十日法軍進犯淡水,由艦上望遠鏡觀看,目睹鎮區上空全是和尚護衛,懼而退之,派兵上岸觀之被擒,而說出上情,故乃祖師大顯佛力,全滬尾安然。據上記二事實,廟內石柱琢聯句讚美如下:祖德施石門昔日震災殫佛力。師勳建沙崙當時制敵顯神通。

五月初六滬尾大拜拜的由來
  日據時代本省受異族統治,強迫信奉他們的天照天神,不准本省同胞抬出本地神像遊行,唯有滬尾祖師公例外。不但照樣遊行大拜拜,還破例大興土木興建廟宇,真可謂奇事。日本人為什麼不敢得罪祖師公?甚至還很尊敬祂呢?

  約在六十年前,滬尾地區發生了瘟疫,信徒請求祖師為地方消災改厄,並虔請祖師遶境。祖師本是農曆元月初六誕辰,但日期已過。為了選定日子,經頭人(負責人)會商決定在端午節隔天,就是農曆五月初六,係利用鎮民在五月節所準備供品,而能在初六再度利用,為鎮民節約減少負擔。又此時期正為農閒的時候,鎮民也較有空餘時間。

  當天由淡水軒帶頭遊行,就在祖師公遶境之時,被日警課長佐藤金丸所阻,祖師鼻子突然落下,經法師黏上後,向佐藤表示,你如能將黏好的鼻子再度拔下,吾等願遵照你之意,否則就讓祖師遶境遊行,佐藤不信上前欲將鼻子拔下,儘管出力,鼻子依舊,佐藤在驚愕之下答應讓祖師遶境遊行。故為農曆五月初六,滬尾清水祖師大拜拜、大遊行的由來。

日人喪膽
  再說日警佐藤課長轉走,換了一名叫清水勉治當課長。聞祖師之靈感不信,走道廟內,面對祖師佛像,言之「你是清水,我也是清水,為何大家不來拜我」,話剛講完祖師鼻子又掉下來,清水勉治大吃一驚,命人將鼻子用蔴薯糊(很有黏性的漿糊)黏上,但無論如何總不能黏好。經信徒告之,須誠心悔改,親自舉香膜拜向祖師道歉。清水勉治依照指示後,親自拿著落下的鼻子,沾上有香灰的清水,向祖師臉貼上,說也奇怪手未到臉上,鼻子如吸石很快被吸住,而且非常端正。自此以後日人對祖師非常懼怕也非常敬仰,據說清水勉治,無論轉換何處,總不忘在祖師誕辰之時,恭送佛冠、佛衣表示孝敬,直到台灣光復。

滬尾與艋舺爭奪祖師佛像由來
  滬尾方面:祖師廟是創建於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七年)建造了三年,到乾隆五十五年才竣工。這廟是由福建安溪移民所創建。他們自原籍湖內鄉清水岩分靈,所供祀「麻章上人」奉為守護之神。在咸豐三年,有次由於一些小事情,下郊的同安移民(銀同)跟頂郊(晉江、惠安、南安三縣份)的晉江移民發生了爭執,先是口角,繼而大打出手。素來以為自己受委屈的同安人,先向晉江人挑戰,但晉江人很快受到惠安,南安人幫助,聲勢就浩大多了。在當時艋舺為頂郊人(三邑人)所居住和下郊人所住的八里庄間來往,有二條路,其一靠浮橋維持,糾紛既起此橋自然被拆除。頂郊人在物質和人力都佔優勢,自然佔上風,為了進攻八里庄下郊人,只有向另一條陸路,不過在這條通路上,卻有一座保持中立安溪人建立的祖師廟。為了借道,氣勢頗盛的頂郊人索性把這座建在通路上的祖師廟,放火燒毀,開闢一條攻入下郊八里庄的大道。人少勢孤的下郊人,經不住猛烈攻擊,就抱著同安人最崇拜的城隍神像,退出八里庄,逕奔土蕃居住圭母卒社,就是後來大稻埕,也就是所謂「頂、下郊械鬥」。至於被頂郊人燒毀之祖師廟,一直到十二年後,同治六年才再重新建造。

滬尾方面
  清乾咸豐年間,由福建清溪清水巖和尚,背著祖師佛像,分香火傳至滬尾,安奉東興街濟生號鄉紳翁種玉家中。由於此佛像落鼻顯靈的傳奇故事,因而香火逐漸鼎盛。光緒十一年清法戰爭,祖師大顯神通,為法人喪胆,經台灣巡撫劉銘傳,奏請清廷賜匾御書「攻資拯濟」一面。因私人住宅不便懸掛。正巧艋舺祖師廟重修,因而把匾額暫懸掛艋舺廟裏。並經艋舺信徒的懇求,派人向翁種玉說「貴地並無廟宇,來供奉祖師神像,今暫寄艋舺廟內,供人膜拜,將來貴地建廟後必歸還」。由於滬尾與艋舺同為泉州府人移民來台,大都是同宗,又地理關係滬尾為艋舺外港,來往甚密,故應之。因而埋下爭奪佛像的種子。

  再說蓬萊祖師雖暫寄艋舺,本鎮只剩下二尊由本地聘請長山雕刻師所塑的老二祖與老三祖,後來為需要故再塑雕定殿祖,為本鎮信徒膜拜,並為善男信女消災改厄,因而相安無事,經過多次戰亂及經費、地點的問題,建廟之事一直拖延很久。

裁決的經過
  再說民國二十一年,淡水祖師廟宇完成之後,淡水信徒前往艋舺接回蓬萊老祖佛像時,艋舺不給,反指認佛像為他們所有,因而雙方發生爭奪,不肯相讓,以致引為訴訟。在法庭上講求證據,在艋舺方面提出清光緒皇帝所賜「功資拯濟」匾額為證。但是艋舺人有所不知,在光緒十一年清法戰爭時,法艦騷擾滬尾,守將孫開華祈禱神明,果然滬尾眾神現身(包括清水祖師、媽祖娘娘、觀音佛祖)於雲端助戰,法艦巨砲所射之砲彈,紛紛墜地不能開花。於是孫開華指揮官兵、義民,擊退登陸之法軍,保衛國土,事後劉銘傳奏請清廷賜滬尾三面匾御書,一面是龍山寺「慈航普渡」,一面是福祐宮「翌天昭佑」,最後一面就是艋舺提出為證的「功資拯濟」,故經裁決,佛像應歸滬尾。

  但是艋舺方面心有不甘,請人雕刻一尊和蓬萊祖師佛像一模一樣的佛像,巧奪天工無法分出真假,以便給對方選擇。說也奇怪在約定之日的前夕,翁種玉得一夢,告之佛像頭上,有一隻雨神(蒼蠅)停息冠上的,便是祖師佛像的正身。翁種玉與二位信徒依約前往,在神案上發現兩尊相同的神像,兩尊之中果然有一尊佛像的佛冠上停息一隻雨神。翁某即刻上前將佛像抱走,艋舺人一看真佛被抱走,只翁等三人所抱走是他們廟內的佛像,因而雙方又告到法庭上。法官審問滬尾信徒,如何辨認真假,翁言之夢中得祖師公指點,但在庭上此言不足採信。滬尾有一信徒名叫許燦桐聞訊,即前往庭上指證,語「佛座下有一小洞」,經查看果真如此,這才真相大白,滬尾勝訴。但是當時日據時代艋舺人才輩出,有才有勢,日方庭上受其左右,何況佛像乃為大眾崇拜之對象,為避免糾紛,故判決佛像為兩廟共有,每月各輪供奉,此紛爭才告平息。以單月在艋舺,雙月在滬尾。

再度起糾紛
  一位為人所敬仰的神明,廟宇的興衰,並不必靠宣傳和神棍耍花招,而是要有實際上正統的威靈,賜於民眾,方能為人所崇拜,為了敬仰。以往祖師公對人們的恩典例子太多,在此不便多話,祖師公對我們「恩深淡海」可說受之無愧。近聞萬華祖師廟突然毀約,又將落鼻祖師(蓬萊祖師)調包,使歷史重演,再度起糾紛,為了是什麼?茲因一般信徒都視淡水祖師廟為正統,因供奉第一代傳至本省的開台祖師,才使淡水香火鼎盛不衰,與萬華祖師廟相抗衡。

  根據地理師的風水之說,淡水鎮祖師廟香火鼎盛,全靠著其廟宇占居龍穴。廟門前端兩旁又有大屯、觀音兩山護之,正前方正對兩山間的淡水河,而河水不停的從台北方向流出來,仿如不斷的為此活龍吸入,長流不息。又據地理師解說,在廟前那對石燈就象徵此龍穴之雙眼,夜間在鄧公里山坡上觀看,正如一條活生生的神龍,盤踞著,兩隻龍眼明亮的瞪視前方。此廟因得靈秀之地,又配合此山明水秀之環境,算稱得為上上的好風水,難怪滬尾祖師廟鼎盛不衰。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