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光榮與驕傲的百年見證               記淡水南北軒建館百年遶境

顏神鈦


        ▲用台語羅馬字(又稱白話字Pe̍h-ōe-jī,教會羅馬字)寫的南北軒紀念T-shirt正面。(照片提供/Ông Pó-liân)

                                   ▲南北軒紀念T-shirt背面。(照片提供/Ông Pó-liân)


▲淡水南北軒頭旗。(照片提供/Ông Pó-liân)

  100年,見證的是什麼?累積的是什麼?成就的又是什麼?2017年11月12日當天,身為淡水人,非常榮幸參與了淡水南北軒(Lâm-pak-ian)建館一百週年平安遶境大典。

  淡水南北軒1917年開館,供奉西秦王爺、文武判官、謝范將軍,早期成員主要是碼頭工人、攤販商和車伕,跟淡水軒(Tām-chúi-ian)、和義軒(Hô-gī-ian)曾是淡水三大北管軒社。如今淡水軒早已走進歷史,猶存清水街上的和義軒、暗街仔的南北軒,走過風光歲月,渡過沒落時期,近年來積極推廣傳承,聚集許多年輕學子學習傳統音樂與民俗文化。

  北管(Pak-koán)又分成西皮(Se-phôe)、福祿(Hok-lo̍k)兩個系統,西皮派供奉田都元帥(Chhân-to͘ goân-sòe),福祿派供奉西秦王爺(Se-chîn ông-iâ)。過往,不只頂下郊拼(téng-ē-kau-piàⁿ),西皮福祿也鬥,不同聚落供奉不同神明、吹拉著不同曲調也要拼個你輸我贏。在那資源有限,凡事都得肉身拼搏的混沌年代,爭地、搶水、拼面子、鬥陣頭,說到底都是生存鬥爭啊!歷史洪流滾滾,帶走了農村傳統,流進近代工商社會,傳統民俗藝術面臨嚴重斷層危機,如今各軒社館閣不再拼鬥了,取而代之的是先生(sian-siⁿ)四處傳授,各館社頻繁交流支援扶持,才能得見今日淡水南北軒的百年盛典,11月5日子弟戲登台,12日平安遶境大典。

  12日當天有各地軒社贊境慶賀,國寶級的先生老師傅也赴會相挺,更請出神將、轎班、獅陣、龍陣,台灣重要的北管老軒社齊聚滬尾街上,讓已成巨大移住城市的淡水,宛如穿越時光隧道回到古早純樸小鎮,家家戶戶放下手邊工作,過往路人停下腳步,一起看這百年一次的熱鬧。

  同樣有百年歷史的台南和樂社,日本時代用白話字(Pe̍h-ōe-jī, 台語羅馬字)寫的繡旗整列排開,冀宿星君如同百歲老阿公樣的駝背慢步,請這尊確實請得非常有歷史感,樂師先生的表演令人非常驚豔。

  基隆聚樂社一組同是超過百年的老軒社,有完整的北管系統傳承下來。其中二爺范將軍神將請得非常精彩,不論是腳步、動作、身段,都極其講究細緻,還和大爺謝將軍搭肩並走呢!那尊謝將軍神將聽說有7、80公斤重,要請得動真的很不簡單!一般神將最少也有40公斤,較小的也有20公斤重,除了體力,還要耐得住悶熱,並熟練動作腳步,這些都需要長期的訓練,才能得見精采的神將表演。

  板橋江子翠(Káng-á-chhùi)潮和社,最為人知的就是海角七號的茂伯參加的軒社,也是少見保有龍陣的北管軒社。看到一名國小六年級的弟弟,他說從四年級開始練北管。現在有不少軒社和在地學校特別是國小合作,因此近年來的軒社活動都可以看到年輕人的身影。

  台北稻江靈安社,全台北地區歷史最久的軒社,已經成立147年了,是大稻埕霞海城隍廟駕前子弟軒社,聽說只有農曆5月13日迎城隍的時候才會出陣,看到147年前的大爺、二爺出現在眼前,百多年的歷史刻在神將面容上,可以得見實在是非常幸福,令人滿心期待三年後靈安社150週年慶典。

  台南中山五顯宮,雖是年輕的團體,但大陣仗的人數排場顯見兩社交情。新竹竹塹北管藝術團,是都城隍駕前軒社,用心於北管傳承,也看見隊伍中許多年輕人,Q版的城隍爺和謝范將軍,可愛模樣吸引許多目光。三重(Saⁿ-têng-po͘)自強金獅團今年開團50週年,11月19日也歡迎了50週年平安遶境。永和南清社,有先生級的樂師出陣領唱和田都元帥神將。大龍峒(Tōa-lông-pōng)保安宮保生大帝四祖力士會(Pó-seng Tāi-tè Sì-chó͘ Le̍k-sū-hōe)陣容龐大,可見兩團交情之深。台北中崙會安樂社,有92年歷史,請出三對謝范將軍贊境力挺。

  淡水在地宮廟則有同樣位於暗街仔的和衷宮、福祐宮、清水祖師廟出陣。還有八里的神將團、三芝聖雲宮的獅陣、南台灣的踩高蹺團(ta̍h-khiau),以及南管團體南薰閣,其中一位成員即是淡水社大清音社的老師徐智城。

  安座在紅壇上的西秦王爺公、祖師公和淡水媽,贊境的各軒社,頭旗、風帆、彩牌、四角菜刀旗等等手工幼路(iù-lō͘)的繡旗,細緻雕琢的神轎,態度認真、步數盡展的神將團,領受這百年喧囂,撐起了傳統音樂與民俗文化的未來希望,也撐起了製鼓、繡莊、木雕、打鐵等等傳統民俗技藝產業的生存空間。

  內行的看門道,外行的看熱鬧,雖是看熱鬧,但是深深感受到歷史的重量以及人情交陪的厚度,這就是滬尾小鎮最珍貴。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