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

疫情三月天
記我兒自美國回來

三月天

  農曆年前,在美國當交換生的兒子還提醒我準備口罩,未料,原本安全的歐美,疫情一發不可收拾。春假結束,學校宣布關閉,所有學生在家上課,國際學生則留宿舍。隨即,台灣的大學紛紛寄信給海外交換生,提醒決定是否繼續學業。甚至有要求學生,若不返台,家長須寫切結書。

  評估學校在鄉間,人煙稀少感染機率低,長途飛行風險反而高,且學期五月即結束,兒子想完成交換生的學習; 我則忐忑,萬一有狀況,美國醫療資源是否足夠,交換生能否獲得照顧。吊著一顆心,尊重兒子的決定,只能叮囑,事情變化常令人措手不及,先打包重要行李應變。

  兒子的限時動態照片,隔著宿舍窗戶,與將離校返台的同學揮手告別 ; 新聞報導,一波波海外學生返台,逃難般擠爆桃園國際機場; 我只能求菩薩、拜媽祖,祈禱一切平安。三月底某日凌晨,兒子來電,告知決定返台, 票已買好,距離出發只有約24小時。當時學校開始催促國際學生回國。

  因台灣已不准轉機飛機停靠,飛機航班大亂,原訂的五月機票若要改為三月,須再等十天才有機位,故重買其他航空公司機票。 當時國際航班票價便宜,但要搭幾乎門可羅雀的國內線轉機,萬一臨時取消,接不上既定航班,還得在「危機四伏」的機場,重新安排。

  接下來48小時,如作戰思考行動,台美同步。各自打包行李,兒子準備離開手續,我準備空出房子、食物、用品。搜尋網路教戰守則,鉅細彌遺,親友也頻關切。不戴戰袍、盔甲(防護衣、護目鏡),兒子與同行友伴選擇早調度好的口罩、手套謹慎因應上飛機。這趟旅程大家都很緊張,所幸,兒子那班飛機是當天唯一未被取消的航班,避開前期返鄉潮,機艙也空曠。

  回來後,是另一波挑戰。社會疑懼氛圍中,要謹記各項步驟,以免影響親友 ;又要讓回來的人感受溫暖。兒子自機場搭防疫計程車回來,凡經過的公共空間,我隨即噴灑、擦拭酒精 ; 電鍋備熱騰騰的食物,給經30小時緊張疲憊回家的孩子,桌上留字條寫:歡迎回家。隔兩天,兒子電話說喉嚨乾、不舒服,心中才放下的石頭又提上來。

  居家檢疫非悠閒過日子,或如新聞播報,偷溜趴趴走,許多檢疫者經歷自我懷疑,家人也提心吊膽。兒子詢問是否需要檢測,防疫中心要他打電話請淡水衛生所協助,衛生所醫護素質好,安慰說因氣候濕度改變,美國回來的多有類似情況,建
議吃本土柳丁改善,先觀察。我又急急出門,尋找季末的台灣柳丁。

  為了安全,檢疫期滿十四天,兒子自行再加七日才出關。

  疫情嚴峻、混沌,人人自危,人之常情 ; 回首,如何不驚不怖,判斷、決定,步步考驗,而往往知道是一回事,成為當事人卻有許多情緒壓力。能成為一段有意思的人生經驗,要感謝周遭溫暖支持,雖有種種壓力不便,如兒子的阿嬤說,安心了。是啊!回家真好。


▲圖為桃園機場排班計程車業者,為乘客消毒、提行李的情形。
(照片翻攝/自由時報)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