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營造

新北市智慧綠能社區合作社─

公民電廠成果可觀

顏神鈦

  人文薈萃、歷史悠久的山城海港──淡水,位於台灣的西北邊陲,人口最多的行政區內,2019年的5月,「有限責任新北市智慧綠能社區合作社」(簡稱為智綠社)在市定古蹟「淡水文化園區─殼牌倉庫」裡正式成立!對於創社的一百個社員和經理部門團隊而言,無疑是一個新的里程碑,夥伴們或許不曾夢見過,有朝一日會從促進淡水藝文發展及守護文化資產的使命,跨域到再生能源的綠色產業鏈,再進一步從社區營造的角度昇華為促進地方創生及公益建設。智綠社從這裡邁開腳步,正式踏上了推廣再生能源的第一哩路。
  
  智綠社從2019年下半年起跑奠基,在2020年第二個營業年度已完成5座公民電廠發電躉售,創造收入,第二年損益轉負為正。2021年2月在文化大學完成大莊館及大賢館兩座大專院校首發的公民電廠,裝置容量合計210瓩,命名為「華岡綠能」,這也是智綠社從新北市跨到台北市的頭兩座案場,在此同時並接受淡水北新醫院委託,承接第一座EPC 公民電廠統包工程,智綠社與院方共同合作建置近180 瓩,這也是很有特色的醫院公民電廠,該案場已於7 月26 日完工掛錶。


  智綠社唯一擁有的最大優勢是成員在地方上的經營,深耕在地多年。智綠社的理監事及社員組成多為地方上的頭人、仕紳、學術界教授、法學界、意見領袖代表、愛好綠能人士、永續環境經營、倡議者,有許多產業供應鏈的人士因支持智綠社信念而陸續加入,進而壯大智綠社在各方面的實力,尤其有業界頂尖的專業經理人響應合作社理念,擔當起無給薪的總經理職務,無私地帶領工作團隊挑戰市場,大大縮短摸索期及撞牆期。


  歷練後的經理部門,從實地場勘、手稿繪製等皆能一手包辦,自行設計、比價採購、自雇工施做到工程管理、報竣作業、設備登記到申請正式售電,樣樣手到擒來,降低許多項目需要委外處理的依賴性,無形中提昇公民電廠合作社的競爭力,社務目標除了持續開發潛在案場,仍不斷地招收有志一同的社員,也應該要呼籲再生能源的中央主管機關,重視公民電廠組織的權益,想要遍地開花就得靠公部門跟民間團體共同努力,現在,正是智綠社捋臂將拳的重要時刻。


淡水北新醫院太陽光電公民電廠。(照片來源/淡水文化基金會)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