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促進淡水藝文發展 建設淡水文化城市
淡水文化基金會自1994年成立27年來不改其志

許慧明

  財團法人淡水文化基金會第九屆董事會之董事任期於2021年底屆滿,淡水文化基金會依法召開董事會議選出第十屆董事21人,組成第十屆董事會,自2022年1月1日起展開為期3年的第十屆董事會會務運作。淡水文化基金會是由前淡水鎮長陳俊哲在1994年5月以「促進淡水藝文發展,建設淡水文化城市」為宗旨發起籌設,當時短短幾個月就獲得淡水民間文化、藝術各界數百位夥伴支持響應,參與捐助基金,累計捐助金額達新台幣陸佰多萬,乃召開捐助人大會選出第一屆董事19人,組成第一屆董事會,向主管機關報准並向法院辦理完成財團法人登記,自1995年1月1日起正式成立運作。


  淡水文化基金會是為了「促進淡水藝文發展,建設淡水文化城市」這個宏大宗旨而成立的公益基金會,淡水文化基金會自成立運作以來已逾27年,最值得自豪的是,從創辦人陳俊哲、各界捐助人、歷屆董事會董事長、歷任各董事以及基金會的志工夥伴涓滴為公、無私奉獻的精神!創辦人陳俊哲當年以淡水鎮長之尊公開發起籌組淡水文化基金會,其個人並率先捐助基金,但完全不介入基金會內部運作,他懇請捐助人大會在選舉基金會第一屆董事時,不要考慮他,反而推薦當時的議員李文德、呂子昌、鎮民代表蔡錦賢、莊根松,經捐助人大會選舉成為淡水文化基金會第一屆董事。因著這樣無私奉獻的傳統,淡水文化基金會深摯感謝歷屆董事會董事長與歷任董事,他們代代相傳,不僅完全以無給職方式義務投入會務決策與運作,從不支薪,甚且往往為了執行基金會各項「促進淡水藝文發展,建設淡水文化城市」的重大計畫自掏腰包出錢出力,義無反顧。


  為了「促進淡水藝文發展,建設淡水文化城市」淡水文化基金會這幾十年來積極參與淡水文化公共事務,戮力以赴,無怨無悔。舉其犖犖大者,淡水文化基金會第一任董事長張子隆無償協助淡水鎮公所規劃設計淡水文化大樓空間,義務擔任淡水藝文中心藝術總監,策展完成「藝術家眼中的淡水」等多項特展;1995年10月基金會參與淡水中正路老街搶救與文化保存運動,運動持續數年,使得政府變更計畫為中正路老街留下6米人行道;1997年1月基金會遷會館入老街,出版發行「文化淡水」社區報,「文化淡水」發行迄今25年,成為淡水民間的自由媒體平台,記錄淡水文化與環境的民間心聲。


  1997年12月基金會號召淡水各界組成「搶救淡水河行動聯盟」公開反對交通部淡水河北側沿河快速道路計畫破壞淡水金色水岸,「搶救淡水河行動聯盟」迅速串連成為全國性的文化運動,終於在2000年6月當時的臺北縣政府先公告指定「淡水海關碼頭」、「淡水水上機場」、「淡水氣候觀測所」及「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為縣定古蹟,繼而在2000年9月由環保署環評大會決議淡水河北側沿河快速道路計畫「不開發」。


  2000年5月基金會發起舉辦「淡水文化五月節」,結合農曆五月初五、初六淡水清水祖師遶境風俗,發展成為期一個月的淡水文化城市節慶;淡水文化基金會更從2001年10月開始迄今,參與重建街搶救與文化保存運動,揭穿所謂淡水都市計畫六號道路的荒謬性,迫使政府承認錯誤、撤銷徵收、指定古蹟,尊重淡水祖師廟坐落的崎仔頂山崙地貌的自然完整,保存崎仔頂漢人市街的多元文化景觀,這是淡水文化基金會「促進淡水藝文發展,建設淡水文化城市」的使命所在,志同道合的朋友們盍興乎來!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