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殉道、遊行、聖母堂
臺灣天主教會的縮影(上)


滬尾田野工作室 紀榮達

  淡水天主教會,有將近400年的歷史(1626年–2022年),是臺灣唯一歷經西荷(明末)、清末(清朝禁教200餘年)、日治、國府等四個時代的教會,正是臺灣天主教會的縮影、也是福傳事蹟的見證地,堪為信徒朝聖之所。

  西荷時期,北臺灣的初期教會不但是殉道之鄉,同時也是傳教士等待偷渡大明、日本兩國,俟機進入兩國的跳板,因為當時淡水剽悍的原住民族擁有馘首文化,同時大明、日本兩國正值嚴厲禁教鎖國之際。神父留在淡水或偷渡到大明、日本兩國,都曾留下為主致命的記載。

  另外,400年前,臺灣第一座聖母堂建蓋於淡水。其落成之日的聖母遊行,當然也是臺灣首次的聖母遊行,這也讓淡水的天主教會,擁有多項全臺第一,具備先驅教會的特點。

臺灣第一座聖母堂

  1626年5月16日,西班牙軍隊和道明會士馬蒂涅神父等6位傳教士登陸雞籠(今和平島一帶),著手建蓋聖救主城及諸聖堂,為西班牙人經略北臺灣之始。1628年,西班牙人於淡水建造聖多明哥城,並於城砦建蓋玫瑰聖母堂,以牧靈西班牙官兵。1632年,復於散拿社(即林子社,今淡海新市鎮埤島里一帶)建蓋屬於部落的玫瑰聖母堂。1633年,馬尼拉的教團會議,認證臺灣的諸聖堂、類思堂及玫瑰聖母堂等三座聖堂。綜觀北臺灣10餘座天主堂,多以男性聖人為主保,作為聖堂之名,淡水天主堂以玫瑰聖母(耶穌的母親馬利亞)為堂名,並獲得教團認證,成為臺灣第一座聖母堂,比起現今位在屏東已頗有知名度的萬金聖母堂足足早了230年之久。

  考古家關注玫瑰聖母堂遺跡及林子社舊址的探尋,曾在埤島橋、下圭柔山、林子街等考古遺址進行探坑試掘,尚無玫瑰聖母堂遺跡的證物出土,尤待學界繼續研究調查。孰料,淡水天主堂竟將埤島橋田野調查所發現的方格印紋陶及硬陶,視為破敗磚瓦丟棄,僅存圖像。

▲淡水天主堂歷史組在埤島橋田野調查所發現的方格印紋陶及硬陶,竟遭淡水天主堂視為破敗磚瓦丟棄。(圖片來源/紀榮達)

聖母遊行

  林子社玫瑰聖母堂落成之日,由艾斯基委、傅耶慈兩神父、安德勒修士及西班牙官兵迎迓聖多明哥城(今紅毛城前身)的玫瑰聖母像,遊行到林子社的新堂舉行彌撒聖祭,社眾與官兵盡情宴飲、舞蹈慶祝,頭目並跳起刀舞,向鄰社的來賓炫耀只有他們擁有教堂、神父和西班牙朋友。這些描述,於1640年由道明會士阿布阿鐵主教(Fr. Diego de Aduarte, O.P.)所記錄。

  淡大及社大的老師認為這個臺灣第一次的聖母遊行,具備無形文化資產價值,頃與淡水堂互動,希望天主教會將其發揚光大,每年由聖多明哥城址遊行當年古道到埤島里的散拿社,讓信徒體念400年前的福傳事蹟,成為淡水的文化特色。

▲1717年(康熙56年)諸羅縣志「乘屋」圖:北臺灣原住民蓋房子的圖象。可以做為1632年臺灣第一間聖母堂在淡水建蓋狀況的參考。(圖片來源/紀榮達)

殉道

  1629年,道明會日籍神父,西六左衛門由臺灣偷渡到日本,1632年,朝永五郎兵衛神父也成功潛入日本,這樣大大鼓舞了艾斯基委神父前往日本傳教的決心,1633年3月艾神父於航行日本途中,竟遭船夫殺害,割去耳鼻醃置於鹽罐中,拿到幕府奉行領賞,屍首則拋入大海。這年朝永神父也被發現,拘捕殉道,西六左衛門神父則藏匿到1634年被捕殉教。朝永及西六兩位神父後來均被羅馬教廷祝封為殉道聖人。

  1636年1月淡水散拿社玫瑰聖母堂傅耶慈神父計畫在八里坌社蓋教堂,由於兩社為世仇,散拿人擔憂他們現擁有聖母堂及神父的優勢,會轉移到敵對的八里坌社,竟伏擊傅神父於散拿社途中,砍下神父的首級及右手,避居他處。

  1636年3月聖母堂繼任的慕洛神父,隨軍徵購米糧之便,順道拜訪避居他處的散拿人未果,回程時遇伏被殺,首級、手、腳被斬,多日後始運回遺體,歸葬聖多明哥城下,埋在與傅耶慈神父相鄰的墓地。

▲17世紀,西洋的書繪,標示「淡水人」有馘首的文化特色。(圖片來源/紀榮達)

  1642年西班牙籍,劉方濟神父由臺灣潛入福建傳教,時閩東的官民仇教,1648年1月15日劉神父被斬首殉教,成為中國第一位殉道者。2000年10月1日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羅馬冊封大典,劉方濟神父與義和團事件為主的120位殉教者一起宣封為中國殉道聖人。

小結

  日本與中國的殉道人多已宣聖,唯獨400年前,淡水聖母堂三位為主致命的神父(艾斯基委、傅耶慈、慕洛)幾為信徒遺忘,淡水堂及臺灣的天主教會有責任向羅馬教廷申報臺灣殉道者事蹟,進入封聖審議程序。

  淡水堂及臺灣的天主教會,宜在埤島里重建臺灣第一座玫瑰聖母小堂,並預購朝聖大堂用地。規劃淡水擁有法蒂瑪聖母朝聖地(永吉里)、玫瑰聖母朝聖地(埤島里)雙聖地的福傳事工。

  臺灣400年前第一次的聖母遊行,也宜與社區合作,重現教會史,臺灣史,俾克深化淡水以及天主教會的文化內涵。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