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淡水河淤積嚴重
影響河岸渡輪渡河

Tân Tek-hôa

  3月中旬以來,各家媒體相繼報導淡水河道泥沙淤積嚴重,影響了往來淡水、八里渡輪的航行,目前的對渡渡輪,在退潮時根本無法渡河,即便有潮水,仍然需要繞道。在地議員爭取向中央爭取清淤補助,恢復渡輪正常航行;新北市政府水利局則表示,已彙整經費需求向中央爭取預算,經統計各機關待疏濬土方共12萬多立方公尺,所需經費大約為6327萬元。

  淡水河口本為淤積地形,早在日本時期即已是地方重大議題,河道或出海航路中,本就因淤積緣故而有特定的路線,每當退潮時,河道中央會出現一處長條狀沙洲(phû-sòa∕浮線),往來的兩岸對渡渡輪,無論漲退潮,都必須繞路以避開沙洲。

  至於淡水河的淤積問題,也不得不正視淡水河沿岸過度開發的問題。就淡水河口而言,在1990年代,八里闢建臺北港時(八里港)引發正反意見的交鋒,當初反對者就曾提及,臺北港所建置的往海面延伸超過兩公里的長堤,將會阻隔淡水河夾雜的泥沙堆積河口,而碼頭南邊的海岸,則會因為泥沙補充不足,反而造成海岸線倒退。多年後,河口、海岸的變化,反而應驗了當初反對者的擔憂。

  除此之外,當年引發重大爭議的,還有淡海新市鎮的填海造陸工程,往海面突出的填土地形,也對附近海域的海流產生影響。時序進到2010年,當時淡水老街靠河岸的海腳,也有超過2公頃面積的填河造陸,淡水捷運站河岸邊的捷運都會公園,也往淡水河水道回填,並在原先的沙洲上擴大建造目前所見的離岸堤。上述這些與水爭地的工程,把河岸逐步往河道推,實際上也導致沿岸的淤積隨之往河道外推出去,並且也連帶影響了淡水河原本的河水疏導,使得後來的河岸屢遭面臨淹水之苦。

  談淡水河清淤計畫,不能不反思多年以來淡水河口大量的建設引發的自然環境變化,再精確、縝密的工程計畫或環境保護措施,都無法完全預測或防止大量開發會引發的環境問題。動工中的淡江大橋與計畫中的淡北道路、淡海輕軌,環境巨大變化帶來的困境同樣都是無法迴避的。

▲淡水渡船頭渡口現貌。(圖片提供/顏神鈦)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