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大專欄

淡水生活路線探索,
帶來什麼樣的想像和可能?

《淡水23事》第三期策劃/主編
暨淡水社區大學副主任 范 情
 

緣起:觀光發展之外,在淡水,住下來的生活想像

  「在淡水,住下來」,是淡水社區大學公共論壇近三年持續的工作坊/講座,希望看見淡水人生活需求,激發城市發展想像。特別是近來退休族、在地工作者、教師學生、香港移居者選擇住在淡水,成為「淡水人」,淡水漸漸是選擇「生活」的城市,什麼是近十九萬人(2022年統計)在淡水住下來,對「宜居城市」的想像?當Covid-19疫情震盪,在家遠距工作,改變工作與生活型態;當觀光人潮退去,重現淡水生活空間,讓人再思考城市發展以人與生活為本的精神;什麼是淡水人住下來生活的宜居城市想像?

  《淡水23事》是淡水社區大學刊物,為培育地方寫作報導人才,前兩期報導淡水人、事的故事,第三期大膽策劃,有別於古蹟、旅遊導覽或懷舊,由作者,也是在地人,寫自己在淡水生活移動/散步的私房生活路徑,從中窺見在淡水「生活」的有機樣貌。滄海桑田,老淡水人念念懷舊的時空也許回不去了,但淡水如何不再意味是通勤者的「臥房城市」,而是能連結在地,享受山光水色、人文涵養資源的「生活城市」?

掌握「生活」、書寫自己,是挑戰

  私房生活路線,不是獵奇的「秘境/徑」,需要作者打開五感、體味「生活」並分享,這對策劃編輯掌握方向與作者書寫都是挑戰。寫作前,安排課程:淡江大學建築系黃瑞茂老師談「找到淡水的生活感」,並帶領學員將文字轉化為有方向、位置的路線圖,看見地理環境中的生活樣貌;我講「生活的氣味」、「如何品嚐生活內涵與五感體察」,並讓學員觀摩生活私房路線寫作範例;資深社區大學寫作教師鄭美里老師則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引導學員連結生命經驗,練習書寫、享受書寫。

不同居住者和環境交融,淡水人獨特的生活軌跡

  文章循地理編輯,從舊城區、新市鎮、到淡水邊陲,更走到大屯山腳、北海岸邊,以地圖思考,呈現在淡水生活的廣闊幅員。有老淡水人、也有新移居者,包括九十歲阿嬤、退休族、忙碌照顧孩子的年輕媽媽、學校教師、資深廚師、導覽志工的生活路線。雖未能盡涵蓋多元,也看見不同背景、關注、喜好或生命經驗與在地環境融合,每一條生活路線都看見一位認真生活、獨一無二的淡水人。

刊物發表,是生活觀念溝通與淡水城市未來想像

  今年五月開始,我們將從淡水社區大學公共論壇「在淡水住下來」《淡水23事》講座及展覽開始,不只是刊物發表,更是生活觀念溝通與城市未來的想像。接著走進社區,藉刊物與不同場域、群眾展開不同角度對話。看見生活的城市外,如果結合生活與觀光,如淡江大學建築系黃瑞茂老師所言,在地人的生活路線或將是淡水的導覽4.0。我期待優質導覽提升淡水觀光素質,而跟著這樣「活生生」(living)的在地人生活私房路徑,更見城市生機盎然。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