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

滬尾的「水、陸樞紐」
走讀「聖母古道」

滬尾田野工作室 紀榮達

   淡水港曾經是國際貿易、海峽對渡、臺島往來、內河航運、以及滬尾與八里間兩地對渡的水路要津。在清朝嘉慶年間,從臺南府城,由陸路途經淡水、雞柔山、金包里(金山)、雞籠(基隆)等四站,則設有舖遞(置舖兵九人),以作為陸路交通,遞送官方檄文之要道。

  在漢人墾拓淡水之前,臺灣的史前住民就已經以淡水河口作為水陸交通的樞紐。1628年西班牙人佔領淡水,福爾摩莎因而登上國際舞台,道明會的神父,則於林子社(今埤島里)、八里坌以及臺北盆地等地方熱心傳教。

三點金、媽祖印

  40萬年前,面天火山噴發,大量的火山安山岩,遺留在石滬角和淡水河沿岸,當時,淡水社和觀音山麓的原住民,常以艋舺(獨木舟)往來淡水、八里之間,這些位於潮間帶的安山岩巨石,自然而然地會引起船舟的注意,除了作為岸邊標的之外,也在此形成泊地。

  在乾隆、嘉慶年間,漳州、泉州的海舶停駐淡水港,在河口兩岸建蓋媽祖廟,並稱淡水福佑宮碼頭的安山岩群為「三點金」、「媽祖印」、…。據傳,河水潮汐若淹到「媽祖印巨石」的腰際時,信徒的祈求最為靈驗。

殉道事蹟,見證水陸交通

  17世紀,西班牙人的「加利恩」帆船航行大西洋、墨西哥、太平洋、菲律賓,到雞籠、淡水。如此,北臺灣與西洋世界接軌(1626),進入大航海時代。

  1629年荷蘭人的船艦攻打淡水失敗,聖多明哥城(紅毛城前身)天主堂的神父馬蒂涅茲,搭船赴和平島報捷,8/1於基隆外海船難殉職,該船8人,3人溺斃。

  淡水林子社玫瑰聖母堂卸任的本堂神父艾斯基委,由基隆偷渡到日本途中,1633年8月9日在船上被割去耳鼻(向幕府領賞),棄屍大海。

  1636年1月27日,淡水林子社玫瑰聖母堂的本堂神父巴耶茲,擬搭船赴八里傳教,林子社眾,危恐他們本來擁有教堂及神父的優勢,將會轉移到敵對的Pantao部族(八里),於是埋伏於碼頭途中射殺神父,取走頭顱及右手。

  玫瑰聖母堂繼任的本堂神父慕洛,於1636年3月間隨著購糧的士兵,搭船到台北盆地傳教,回程時在屯糧的水岸遭到原住民襲擊,砍走頭顱及手腳。

  1642年,嘉彼拉神父由臺灣搭船到福州傳教,1648年1月15日在閩東的福安遭清廷斬首殉道。17世紀,馬、艾、巴、慕、嘉等神父這些殉道的事蹟,同時也是淡北國際、海峽、臺島、內河及河口對渡航運的見證,當時的水路運輸,相較陸路更為便捷。

聖母古道

  淡江大學的黃瑞茂教授,將於2023年11月籌辦「淡水生活節」,解說員將由渡船頭燈塔開始,帶領大家走讀「聖母古道」,體驗淡水的水、陸要津,由福佑宮天上聖母(林默娘)的媽祖印,史蹟解說至天主堂法蒂瑪聖母(瑪利亞)朝聖地。途經郭水源故居、施乾古厝、文昌祠。讓更多人可以體驗淡水的古廟街,真正的古道,並回顧淡水港的水路交通樞紐。


▲「媽祖印」本為聖母古道起點,今被移置中正路旁。未來宜規劃移回潮間帶,古碼頭的歷史原址。(圖片來源/紀榮達)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