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活動

路名蘊含地方歷史
淡水當代街道名稱略考

洪靖翔

   淡水作為很早即有發展的城市,早期許多道路街巷,不見得都有自己的名稱,大多是淡水人彼此約定俗成的稱呼,比起單一路名,更常以街區指認淡水的地理空間位置,有趣的是,雖然淡水在時序演進中經歷許多變化,連同道路名稱也有所差異。然而,如今的淡水,依舊能在一些道路名稱中,看到其中蘊含的地方歷史,比如公明街、水源街、鄧公路、英專路等,因此本文即以這些道路出發,一窺淡水地方的微歷史。

  淡水老街與捷運站間,有一條公明街,老淡水人都知道,公明街最早時期其實叫做「暗街仔」,還是一條無尾巷,戰後政府想要修改「暗街仔」的街道名稱,於是便想以光明之意取代黑暗,原本是想要取名為「光明街」,不過光明臺語音近「公明」,當時也因為這樣的誤讀,讓原本應該要光明的「暗街仔」,搖身一變成為公明街。如今的公明街,因為街巷打通,並且鄰近淡水捷運站,早已成為熙來攘往的街道。

  而在捷運站正對面則是英專路。英專路早期周圍都是稻田,近代以來地貌街景才有很大的變化。而英專路的得名,也因為其通往位於淡江大學。淡江大學起初前身為淡江英語專科學校,故而從克難坡一路往下聯通的道路,即取名為英專路。

  在英專路、學府路附近,可以看到許多帶有「鄧公」的名稱,比如有鄧公里、也有鄧公路,還有鄧公國小。所謂「鄧公」之意,其實也和公明街的命名邏輯有點類似。其因起於淡水「鄞山寺」坐落於此一地區,鄞山寺為汀州人的信仰,主祀定光古佛,定光臺語音意近似「鄧公」。故學府路周邊地區方而如此多與「鄧公」有關的地名與路名。

  此外,連通學府路、英專路的水源街,也是淡水重要的街道。相較公明街與鄧公路,水源街的命名由來,則與淡水經歷的現代化建設有關。在如今的水源街二段,有著可能是全臺灣第一座現代化的自來水廠,自來水水源,則取自雙峻頭水源地,水質澄澈,至今仍有湧泉,且仍持續供應淡水地區的民生用水。水源街附近仍可看到當初自來水道用以加壓的排氣閥室。

  除了上述這些道路,淡水仍有許多街道,至今仍保留原有命名,每一道延續到現在的路名稱呼,都蘊含著一段段的地方記憶與歷史,路名雖然只是名稱,但也關乎人們對於地理空間的認知印象,因而如果淡水能保有甚至持續發展對於古地名、古路名的探究與發揚,從而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地方史建構!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