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

淡水法蒂瑪聖母堂的「對聯」

紀榮達

  2023年9月,淡水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在淡水熱鬧開鑼,本文探討淡水天主教堂祭台上一幅對聯的故事,對於天主教會及淡水詩歌節,或具意義。

淡水聖母古教堂及遊行

  臺灣天主教會的聖母堂,最早建蓋於淡水林子社,由原住民以茅草建造,並迎接聖多明哥城(紅毛城前身)的玫瑰聖母像,遊行到林子社,作為新落成玫瑰聖母堂的主保。聖母堂的建蓋及遊行,均為全臺第一,比起出名的萬金聖母堂及遊行,早了238年。

  考古家比定,林子堂位在今埤島里的埤島橋一帶,由於該堂係以木、竹建造,教堂迄今業已腐壞成土,未來有賴考古探坑,搜尋十字架殘件、西班牙里爾錢或西洋陶瓷殘片為證。至於聖母遊行,實宜由淡水天主教會恢復舉辦,由紅毛城出發,沿公司田溪遊行到林子社舊址,延續淡水多元的無形文化資產。清朝禁教200餘年,一直到1889年,天主教會才重回淡水,於興化店設立無玷聖母堂,1907年遷到今址清水街218號。

1962年大堂落成,教廷公使高理耀來淡水祝福新堂。(圖片提供/紀榮達)

國府遷臺,法蒂瑪建堂

  1949年後,中國的天主教會多遷移臺灣,福州來的高師謙神父改立法蒂瑪聖母為淡水天主堂主保,為全臺第一座法蒂瑪聖母小堂(今作為會議室),並籌建法蒂瑪大堂。1962年5月13日大堂落成,為全臺第一座法蒂瑪聖母大堂。

  這座大跨距的新堂是一座樸素的建築,採光通風設計精良,正是共體國難時代的見證,中西合璧的規劃則是另一項特色,紅色、黑色的應用正是本地化華人使用的的大色,聖母龕兩側的對聯,更是臺灣人寺廟及廳堂的特點。

現今法蒂瑪聖母堂聖堂的對聯,與1962年落成時的內容以不相同。
 (圖片提供/紀榮達)

對聯、懸案、尋人

  細看大堂落成時的相片,其對聯竟然與目前聖堂的對聯不同,由於新聯已經存在60年,那麼才剛完工的教堂,為什麼要更換其對聯呢?是誰的主張?舊聯保存在何處?是誰的墨寶?撰者是誰?由於當時合照的公使、主教及本堂神父均已作古,那麼30位合照者的口述及檔案的記載就成為釐清真相的鎖鑰。滬尾田野工作室擬與淡水社區大學,聯名行文天主教主教公署,希望協力尋人、尋檔,解開60年前淡水堂更換對聯的真相及背景。

  當時舊本堂高師謙神父與繼任本堂丁逸民神父及教會首長均來自中國,新舊兩聯中的中華聖母、偉大民族等用語,正是時代背景的寫照。

  由於高師謙神父畢生敬禮法蒂瑪聖母,推測舊聯或為高神父所囑意。尚待當時的見證者及文獻來印證。至於舊聯的缺字,詩歌節的漢學專家或可賜筆協助補齊。

▲淡水法蒂瑪天主堂朝聖地現貌,依舊可見教堂維持的建築風格。
 (攝影/洪靖翔)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