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

從青鳥到大罷免

Pasuya

  去年5月中國國民黨和台灣民眾黨的立法委員挾著人數優勢,聯手在立法院粗暴地通過國會濫權、擴權法案,引爆年輕世代的不安與憤怒,集結了好幾波上萬人包圍立法院的青鳥行動。

  然而青鳥行動並沒有立即給予藍白政客更大、更有效的嚇阻壓力,主導團體將不滿粗暴立法的社會力,導向罷免行動,成為長期消耗戰。下半年藍白政客在短期炒作和報復心理的驅使下,肆無忌憚地通過一項又一項粗糙的法案,立法院外青鳥行動的宣講與抗議,阻斷不了議場內一次又一次粗暴的表決;年底濫刪、濫凍的總預算審查終於引發大罷免熱潮。

  大罷免行動到底有幾案能順利通過第二階段門檻?即使罷免第二階段通過,第三階段的罷免投票又要耗費多少力量的投入?補選的結果能如願扭轉局勢嗎?未來依舊混沌未明,可是我們仍然不時看到藍白兩黨政客上演荒腔走板的政治鬧劇,我們更焦慮著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結束這樣的僵局與困境?

  一年來,在這樣的僵局與困境中焦慮與憤怒著的我們,如果把時間拉長,其實是能看到臺灣社會正在緩步地向前進。

  318學運以來的10年間,年輕世代對公共領域的疏離與不信任,造就了這一屆國會藍白兩黨的為所欲為。但在WBSC 12強賽的「Team Taiwan」加持下,藍白的惡搞,逼出年輕世代站出來,「我的本命在臺灣」年輕世代原本含混的自我認同「被加速地」往「臺灣」靠攏。

  藍白兩黨掌握立法院多數的傲慢,恣意、粗暴地通過爭議法案,在幾波包圍立法院的青鳥行動裡,夜色漸濃,一波波的年輕人接連不斷地湧入,以往我們強調著要把被奪走的討回來,與過去我們強調著要把被奪走的討回來不同的是,參與青鳥行動的年輕世代吶喊的是:「我站出來,是為了我現在享有的生活不會被沒收!」

  參與大罷免行動的志工有70%以上是30至40歲的女性,藍白政客一年多來的惡搞,把許多人從平靜的生活中逼出來,忍受日曬雨淋以及反罷免者惡意指責甚至攻擊的風險,在街頭巷尾一張一張地收集罷免連屬書,他們強調著:「要為了下一代的未來站出來!」

  藍白兩黨的政治人物和他們的支持者可以繼續訕笑與無視社會力的變化,可是為了保有我們的生存方式與下一代人要面對的生存困境,這個社會的價值選擇正在大幅的重塑。很快會來臨的第三階段罷免投票,會成為社會歷史性轉折的重要里程碑。藍白終究會成為歷史的灰燼,在政治版圖上,把國民黨逼向泡沫化是我們必須嚴肅面對的首要課題。從青鳥行動到大罷免潮湧現出來的年輕世代,在長久的未來將會催生出監督、制衡甚至取代民進黨的新興政治力量。

▲公民團體於淡水文化園區─殼牌倉庫,舉辦罷免 洪孟楷聯署活動。
  (圖片來源/淡水文化基金會)

 

 

回首頁 返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