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1

 
logo-1
 


7-2

banner-1
 
  首頁  
 
 
>>本期目錄
 
  01 社論
拆除重建街等於
摧毀淡水城鎮的歷史記憶!
 
  06 要聞
副縣長視察重建街
指示保存歷史文化風貌
 
  03

專題
竭力守護
淡水最美的山城老街-重建街

 
  03 論壇
當我單騎馳騁於淡水河畔
淡北道路將使淡水成為全球環保笑柄!
 
  社區營造
莊武男寺廟彩繪研習
 
  藝文活動
八月淡水「藝」起來
 
  短訊
97年農村營造培根計畫
淡水殼牌倉庫古蹟修復工程
反淡北道路宣傳 被開罰單
 
  >>其他期別  
 
02

106期--2008年8月號
105期--2008年7月號
104期--2008年6月號
103期--2008年5月號
102期--2008年4月號
101期--2008年3月號
100期--2008年2月號
99期--2008年1月號
98期--2007年12月號
97期--2007年11月號
96期--2007年10月號
95期--2007年9月號
94期--2007年8月號
93期--2007年7月號
92期--2007年6月號
91期--2007年5月號
90期--2007年4月號
89期--2007年3月號
88期--2007年2月號
87期--2007年1月號
86期--2006年12月號

85期--2006年11月號
84期--2006年10月號
83期--2006年9月號

 
 
 
>>專題
竭力守護 淡水最美的山城老街-重建街

潘秀宜

民國90年冬天永續就業工程的伙伴開始到重建街訪談和紀錄(本刊檔案)
民國90年冬天永續就業工程的伙伴開始到重建街訪談
和紀錄(本刊檔案)

為了保存淡水文化資產,淡水文化基金會行文縣府提報重建街為聚落文化資產,台北縣政府文化局於9月15日邀請古蹟審查委員到重建街進行會勘。這不禁讓人回想起一路上,淡水人為了保存這條紀錄十九世紀滬尾商貿榮景的「淡水山城第一街」——重建街所做的努力。

由早年九崁、協興、元吉三段街市所構成的重建街,下起「福佑宮」沿崎仔頂山脊發展,上接城仔口、水碓,是近一、二百年來淡水河岸碼頭到北淡水農村聚落必經的商業街道。為了保存這條重要的歷史老街,淡水居民投注了相當多的心力,而在這一波波有如文化接力棒的搶救、守護、營造的活動中,我們也驚喜的發現,重建老街依舊有著無可比擬的魅力與活力,值得我們繼續好好疼惜、愛護下去。

古蹟搶救與社區營造喚起政府對重建街的重視

2 0 0 1 年底鎮公所向縣府反映歷時多年的六號公路計畫執行困難,重建街拓建計畫將改由縣府直接執行,重建街面臨拆毀危機。淡水文化基金會以實際行動,與重建街居民一起推動老街守護與社區營造工作。基金會和居民一方面搶救古蹟,一方面紀錄與介紹重建街的文化資產,一方面也協力共同推動社區營造活動,期望透過多管齊下的方式,讓縣府能正視重建街的重要性。

淡水文化基金會除了發函縣府陳情六號道路採高架闢建及其車行方式恐對環境景觀文化風貌造成嚴重影響之外,一方面亦向縣府提報「施家古厝」等處進行古蹟審查。在此波的搶救行動下,台北縣政府於2005年9月21日將原本因道路規劃而將面臨拆除的中正路8巷9號,也就是「淡水崎仔頂施家古厝」公告指定為縣定古蹟。「施家古厝」不但為淡水市區唯一保留下來前清時代之院落建築,其保存完善的三合院格局以及古意秀緻的窗櫺門戶,都是難得的建築古蹟。能將這樣的古厝,列為縣府保護的重要古蹟,可謂重建街文資守護工作的一大進展!

在這同時,淡水文化基金會也由謝錫德老師帶領數十位永續就業工程夥伴,挨家挨戶進行重建街實地訪查,透過在地居民以及耆老一對一的訪談、紀錄,保存街民口述中重建街的相關歷史與記憶。之後更推動「再見!滬尾老街——重建街深度導覽解說」活動,邀請淡水在地各中、小學師生走訪古街,認識這條足以讓淡水人引以為傲的第一老街,進一步喚起各界對於重建老街的重視。

淡水九崁社區總體經營發展協會的組成運作


2002年期間,在重建街20號舉辦一連串社區講座,並邀請鎮民代
表來傾聽居民的聲音(本刊檔案)
2002年期間,在重建街20號舉辦一連串社區講座,並
邀請鎮民代表來傾聽居民的聲音(本刊檔案)
2002年7月淡水文化基金會協助居民成立「淡水九崁社區總體經營發展協會」,舉辦了一連串的社區講座,包含了「淡水文學作家——王昶雄的鄉土情懷」、「重建老街街區生活營造」、「淡水重建街老街歷史」、「淡水老街的社區總體營造」、「崎仔頂的生態」等,透過歷史、生態等議題的了解與對其他老街營造的案例認識,凝聚重建街民的社區意識,共同為社區發展而努力。當時,阮厝餐廳劉世哲為保存重建老街先後租下重建街14號、20號、28號,將20號、28號房舍提供「淡水九崁社區總體經營發展協會」和基金會做為社造聚會討論空間,後來他也在重建街14號古厝成立布袋戲主題館,委由鄭秀香小姐管理,他無私奉獻的態度,深獲推崇。

崎仔頂的施家古厝是老街區僅存的三合院院落建築(攝影/梁建新)
崎仔頂的施家古厝是老街區僅存的三合
院院落建築(攝影/梁建新)
除此之外,「淡水九崁社區總體經營發展協會」發動百人連署陳情, 關切六號道路拓寬工程。而同為淡水人的文學家李魁賢,亦致函當時的台北縣長蘇貞昌陳情,最後獲得縣政府的再度重視, 暫緩拓寬工程。值得一提的是, 縣府召開的淡水鎮六號道路開闢第三次可行性評估會議中,有數十位重建街民參與此會,在居民們積極表達守護重建街的陳情下,縣府遂將社區居民與地方文化工作者共同提出的「文學步道」納為三個評估方案之一,開啟了大家對於重建街未來的殷殷期待。

社區大學第二波營造課程
強化重建街居民的社造理念


重建街工作坊上課情形(照片提供/淡水社區大學)
重建街工作坊上課情形(照片提供/淡水社區大學)
2004 年開始, 淡水社區大學和淡江建築系黃瑞茂教授與國民美術家劉秀美老師籌劃不同系列的社區營造課程,讓重建街民能對於這個生活環境更有了解。黃瑞茂老師帶領「人文步道工作坊」,定期於每周六下午由黃老師與居民齊聚在重建街2 8 號工作室, 以生活經驗或以社區議題大家充分交流討論,居民透過回憶、談論,一同繪畫出大家對重建街的記憶與印象,也藉此凝聚居民的社區共識,由淡江大學建築系學生協助繪製出「淡水人文步道地圖」。同時,透過部落格的架設,將重建街民整理出來的老照片、歷史故事,以及長久以來的活動紀錄,作了完整而豐富的呈現,並藉此提供一個外界參與交流、對話的平臺,讓重建街上的過往美好與現今活力,能讓更多想了解她的人知道。

2006年4月淡水社大利用重建街28號工作室成立「街道美術館」,劉秀美老師每週四晚間在重建街28號內教授國民美術課程,參與的學員多半是重建街的成人與孩童,在劉老師設計以「我這一生最有價值的資產」、「身體文化」、「在重建街睡覺的二十種方法」等生動主題,引領學員投入創作。並多次舉辦重建街上「居民畫家聯展」,讓從未接受學院派訓練的重建街居民,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思索自己與居住空間的價值定位;另一方面,「街道美術館」的成立及繪畫課程的推動,也讓工作室成了街坊鄰居休閒談心、交流意見、凝聚社區意識的空間。

重建街文化景觀與聚落保存

重建街在日治時代以前的街區店家概況(圖片提供/淡水社區大學提供)
重建街在日治時代以前的街區店家概況
(圖片提供/淡水社區大學提供)
重建街的社區營造工作一直持續進行中,2008年並引進社區規劃師,在重建街28號成立工作站駐地工作。2 0 0 8年7月重建街居民組團前往南投參訪草屯鎮金鈴園社區,對金鈴園社區綠美化社區街道的努力過程,深受感動。8月初,居民共同討論決定發起籌組「九崁街文化促進會」,準備成立社團推展街道文化活動。淡水文化基金會配合重建街社區營造進程,也結合淡水社區工作室、淡水史田野工作室在8月間向台北縣政府提報重建街文化景觀與聚落保存案。8月25日台北縣副縣長陳威仁特別到重建街視察,指示縣府相關
單位應研議保存重建街歷史文化風貌,於是,遂有9月15日縣府文化局安排之重建街聚落提報案會勘,正面回應。

重建街能否依法以聚落、文化景觀獲得保存?目前雖仍未可知,但重建街 的社區營造與街道文化運動則方興未艾。由重建街居民共同參與、竭力守護山城老街的動人故事,相信將繼續進行,呈現 在你我面前!

 
 
1

Ccopyright © 2008 財團法人淡水文化基金會 Tamsui Culture Foundation
發行人/莊武男 總編輯/謝德錫 美編/姚莉亭 網站管理/創意人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非經本會書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翻印轉載或重製
地址 台北縣淡水鎮三民街6巷1號 電話 (02)2622-1928
E-mail:tamsui@tamsui.org.tw
指導單位 log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