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1

 
logo-1
 


7-2

banner-1
 
  首頁  
 
 
>>本期目錄
 
  01 社論
藝術工坊298四連棟日式建築拆除的省思
 
  01 要聞
淡水重建街16號街屋經審定為縣定古蹟
 
  06 專題
轉角看見驚奇!淡水街角博物館「漢洋交流群」巡禮
 
  03

論壇
應通盤檢討淡水都市計劃保存文化資產

 
  03

社區營造
竹圍文化會議激盪下的樹梅祭

 
  03 藝文活動
重建街居民籌備成立街道文化促進會
五月初六遶境至深夜祖師爺在學府路落鼻
 
  短訊
淡水三芝合作推動區域型樂活社造計畫
 
 
  *本報版面開放,歡迎各方投書發  表意見,惟不代表本報立場  
  >>其他期別  
 
02

115期--2009年5月號
114期--2009年4月號
113期--2009年3月號
112期--2009年2月號
111期--2009年1月號
110期--2008年12月號
109期--2008年11月號
108期--2008年10月號
107期--2008年9月號
106期--2008年8月號
105期--2008年7月號
104期--2008年6月號
103期--2008年5月號
102期--2008年4月號
101期--2008年3月號
100期--2008年2月號
99期--2008年1月號
98期--2007年12月號
97期--2007年11月號
96期--2007年10月號
95期--2007年9月號
94期--2007年8月號
93期--2007年7月號
92期--2007年6月號
91期--2007年5月號
90期--2007年4月號
89期--2007年3月號
88期--2007年2月號
87期--2007年1月號
86期--2006年12月號

85期--2006年11月號
84期--2006年10月號
83期--2006年9月號

 
 
 
>>論壇
應通盤檢討淡水都市計劃保存文化資產
記2009淡水文化資產保存活化論壇

李建緯

淡水文化資產會議
論壇中與會來賓與社區居民針對未來淡水在進行
文化資產保存提供寶貴建議(攝影/周家榮)
淡水化資產守護連線5月17日(日)假淡江中學小禮堂舉辦「2009淡水文化資產保存活化論壇」,今年以淡水老街區文化風貌保存之整體規劃與歷史聚落保存相關議題進行討論,論壇開場由淡水文化基金會莊武男董事長致詞,他談到5月9日在重建街舉辦的創意市集,重現50~60年代街道的熱鬧景象,這都是社區與政府合作展現的成果。論壇第一場專題演講邀請文建會文資總管理處綜合規劃組卓琇琴副組長主講「區域文化資產環境營造政策」,她分享台南、新竹北埔、宜蘭頭城三個案例:台南將古城區分為五區,恢復舊城牆取代國小校牆,重建城牆與民眾的關係;新竹北埔老街推動街角博物館重現客家「聚落」景象,宜蘭則是在頭城火車站周邊及和平老街區設置文資活化工作站,推動地方工藝、傳統節慶祭典與歷史街道風貌改善修復;此外,她相當肯定淡水推動的私有古蹟連線經營策略,她強調未來文資保存工作將以公共化為重,並加強社區與社區間的連結及社區營造。

文化資產保存需要由點到面的區域整合

在兩場主題座談方面,第一場由淡水鎮公所文化建設課周宜亮課長主講「淡水老街區的文化保存與景觀規劃」,對於鎮公所在老街區收回多處違建鎮產空間將陸續修景整理規劃為藝術家進駐或廣場綠地,鎮有古蹟施家古厝也定位為老街的入口意象,滬尾小學校、日本警官宿舍、畫家木下靜涯宅等空間仍有待下年度歷史調查與空間規劃經費補助,由於文化資產保存法令權責在於縣政府,在缺乏經費及在地歷史文化意涵缺乏整理的前提下,鎮公所的執行有其限制。淡江中學校史館蘇文魁館長回應指出,公所歷任首長對文化資產保存的態度不同,早期古蹟被觀光的遊客邊緣化看待,從以往著重工程建設到現在較多元化的文化軟硬體建設來看,仍有進步空間,需要民間持續的溝通和督促。第二場淡水龍山寺管理人洪志誠主講「淡水龍山寺的文化保存與組織再造」講述洪家與龍山寺的歷史,也談到龍山寺管理的問題與困境,廟方希望逐步整理廟埕空間及入口指標,著手規劃箭牆、鋪設石板、改善排水、造景等工作,希望將盡最大的努力使古蹟環境更好。

觀光與文資保存平衡發展 才是淡水之福

淡水文化資產會議
綜合座談由淡水長老教會牧師蔡維倫主持(左2),在地
藝術家劉秀美(左1)、文大建築系教授米復國(右1)、
台北市都市更新處處長林崇傑等共同與會(攝影/梁建新)
下午綜合討論由淡水文化資產守護連線副召集人蔡維倫主持,在地藝術工作者劉秀美女士、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米復國教授與台北市都市更新處林崇傑處長一起與談,劉老師特別期許「為淡水做以前沒有做過的」,她認為學者專家運用西方思想的方法論,可能有其不適合淡水的之處,需要多重視在地生活者的意見,對於重建街與日式警官宿舍等文化資產的保存,不要一直在重蹈剝皮寮的的覆轍,淡水要真的去結合在地文藝,像重建街的文學家、金門王的案例,才能走出自己的路。會中還有許多提問,例如施家古厝古蹟整修與周圍市集環境整頓,淡江大橋興建對文化環境的衝擊,將淡江夕照提報文化景觀可能性…等,尤其在每場討論時間裡,文史工作者紀榮達不斷提出中正路298四連棟日式宿舍保存問題,當天中午在台北縣文化局卿敏良局長到場致意時,回應表示縣府重視文化資產保存,但保存要有其價值與意願,對中正路298保存態度多所保留;綜合座談時紀榮達再度表達公部門對日式宿舍提報古蹟審定之程序爭議,並激烈要求在場學者為此案保存與否公開評論,數度使會場氣氛凝重、無法順利進行,但主持人與在場學者積極給予多項建議才暫告休止。林崇傑處長指出專家學者的看法在於客觀分析,但古蹟審定的權責仍歸屬於主管機關,保存也並非只有指定古蹟的唯一途逕,還有許多管道和方法可以想像,而重建街與淡北道路這些建案是誰需要的,需要再探討淡水在地的需求為何;米復國教授談到最近十年公部門進行許多老街保存,保存是為了生活化的保存,並且要須有地方的文化特色,建築空間的保存有其主觀性,若留住外在的形而留不住裡面的質,居民則可以再思考看看未來街道的「質」是什麼。中原大學文化資產研究所薛琴教授與會談到淡水擁有它區域的特色與資源,應該保存現有樣貌,將觀光與文化保存平衡發展,而人是文化資產保存最重要的主體,社區新住民對於文化保存較無想法,所以淡水這一群關心文化資產保存的人就要當做種子去影響新住民,將新舊住民共識的凝聚起來,他認為淡水開發過當,新舊空間夾雜,需回歸到整體都市計劃的通盤檢討。
  
淡水開發急促和保存的急切都迫使議題衝突一觸即發,老街區風貌保存缺乏全面思考,也輕忽在地生活者的意見,公部門規劃執行政策有待檢討,為失衡發展的淡水留下更多令人省思空間。



 
 
1

Ccopyright © 2009 財團法人淡水文化基金會 Tamsui Culture Foundation
發行人/莊武男 總編輯/謝德錫 美編/姚莉亭 網站管理/創意人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非經本會書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翻印轉載或重製
地址 台北縣淡水鎮三民街6巷1號 電話 (02)2622-1928
E-mail:tamsui@tamsui.org.tw
指導單位 logo-1